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4月至6月,天行网页版开展了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的评审工作。本次评审通过校外专家通讯评审、专题培训赋能、现场答辩评审、校学术委员会终审四阶评审机制,严格把关立项质量,最终遴选出重点项目6项、一般项目9项,为学校教育教学创新注入新动能。
科学评审筑牢公平底线
评审工作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用多维度、分阶段评审模式。4月7日至11日,学校邀请2位校外权威专家开展通讯评审,对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实践价值及推广潜力进行独立评分,确保初筛环节的专业性与客观性。6月3日,校学术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2次会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与投票学术委员(不含需要回避的学术委员)的2/3或以上同意原则,对入围项目进行终审投票,以学术权威为项目质量把关。
专家赋能提升培育质效
为强化项目培育的科学性,4月18日,天行网页版举办专题培训会,邀请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吴勇教授作专题指导。吴勇教授以“教育教学成果的凝练与升华”为主题,结合自身在开放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从选题方向、研究方法到成果转化进行系统讲解,为申报团队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提升项目研究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答辩评审强化指导效能
4月26日至27日,二审答辩评审会以“汇报+答辩+点评”形式展开。各项目组在15分钟内精炼陈述研究基础、创新点及实施方案,评审专家围绕项目科学性、可行性及预期成效提出针对性问题,并从理论深度、实践路径、特色凝练等维度给予改进建议。现场互动热烈,在专家指导下答辩团队进一步明确了优化方向。
开放教育彰显创新方向
本次评审突出“开放融合、创新赋能”导向,立项项目聚焦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创新、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等开放大学特色领域。推荐项目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终身教育发展需求,体现了学校深化“互联网+教育”改革、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战略定位,为后续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将对立项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并建立“过程监测+结题验收”的全周期管理机制,确保研究成果高质量落地。
此次评审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推动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天行网页版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